扁有四音。扁舟之扁,当作小舟解,读如“偏”。
《广韵·仙韵》:“扁,小舟。”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范蠡既雪会稽之耻......乃乘扁舟,浮于江湖”,这个扁舟,就是《国语》里所载“范蠡乘轻舟”的轻舟,舟小而轻故也。《史记索隐》:“扁,音篇,又音符殄反。”《类篇》:“扁,特也。”故《集解汉书音义》把扁舟释为“特舟也”,服虔同之。扁做特解,亦读如“偏”。
唐时之扁舟,当然指的小舟,如李白诗“人生在世不称意,明朝散发弄扁舟”,而非什么扁平的舟这样望文生义的硬解。扁舟之扁在李白时的读音,也可举同时代的杜甫诗句以从音韵上旁证,因为杜甫用韵为唐代之最严格者,从他用词中便能准确判断出某字之唐时读音。
【例一】《破船》:“平生江海心,宿昔具扁舟。岂惟清溪上,日傍柴门游”;
【例二】《渼陂西南台》:“况资菱芡足,庶结茅茨迎。从此具扁舟,弥年逐清景。”
上述二例中的“扁”,皆为平声格,读如“偏”,不然就不合格律了。
【例三】《夜宴左氏庄》:“检书烧烛短,看剑引杯长。诗罢闻吴咏,扁舟意不忘。”
“扁舟意不忘”为“平平仄仄平”,扁为平声读如偏,若读为仄声,则末句就犯了孤平了。这在杜诗是决不可能的。
[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-06-09 07:50:05编辑过]